現在的物質文明很發達,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質的享受裡,生活越來越奢侈浪費,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諸君必須明白我們今天所享用的東西,無一不是前生種福所感的果報。過分享福和盡情享樂的後果是可怕的。所以古代有一首詩告訴我們在富足時要為貧困設想:

悲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生是積德造福解災的極好辦法,放生就是救那些被擒被抓,將被宰殺,命在垂危的眾生的命,而眾生最寶貴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救他們的命,他們感激最深,所以功德最大!大智度論雲:‘諸余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放生有十大功德。 

(一)無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和地震海嘯等災害,皆由人心好殺所致。人人戒殺放生,則人人全其慈悲愛物之心,而刀兵劫運亦自消滅於無形.

悲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的修學,旨在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我們自己,是我們本人,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如果對於這些事情,明白了、清楚了,這個人就叫做佛,就叫做菩薩。如果對於這樁事情,還不清楚、不明了,迷惑顛倒,這個人就叫凡夫。所以佛在經上常講,聖凡只在迷悟之間,就是這個意思。覺悟了你就得大自在,迷了的時候,不但不自在,還要受很多的苦難。這苦難從哪裡來的?就是我們不了解事實真相,隨著自己的煩惱,隨著自己的知見;是錯誤的想法,錯誤的作法,所變現的這些不吉祥的果報,也就是許許多多的災難。因此,自古以來,世出世間的聖人,中國人叫聖人,印度人叫佛,意思完全相同。「聖」這個定義:就是明白;也就是說,對宇宙人生明白的人,中國人叫聖人,印度人叫佛。

  我們佛法裡面,分作世間聖人跟出世間聖人,其實這種講法都是方便說,我們要了解它的真實義,真正的徹底圓滿的覺悟,決定沒有分別。如果還有世間、還有出世間這個念頭,這種想法,這種分別,他縱然是覺悟,不夠徹底,不夠圓滿。真正覺悟的人、圓滿覺悟的人心地清淨,決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所以還有世間出世間,那還是妄想沒斷,分別執著沒了,縱然覺悟,覺悟得也很有限。佛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徹底的覺悟;也就是說,希望我們人人都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徹底圓滿覺悟的意思。所以佛不是神,我們不可以把佛當作神明來看待,那就錯了。神還是沒有覺悟,說實在的話,他們福報比我們大一點,智慧比我們高一點,其實高也高不了好多,都沒有超越三界六道。這些事跟理我們都要清楚,我們才知道,這個佛要怎麼個學法,學佛的目的何在,學佛應當用什麼樣的態度,要用什麼樣的方法,我們希望有什麼樣的成就,成就是果報,果報每一個人都希望,過得幸福,過得快樂,過得美滿,佛法確確實實是讓我們得到這個目的。無論在這一生、在來生,生生世世,你永遠得到幸福美滿的快樂。

文章標籤

悲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積善之方」。這一段文裡面也分兩個大段落,先是總說,然後別明。「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世出世間聖哲,無有不深達因果之理者也」,我們先說這兩句。前面這一句是《易經》裡面,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兩句話,跟前面所說吉凶之兆完全相應。積善之家,可見得不是一代;凡是大家族,在社會上有聲望、有地位,受到大眾尊敬的,都是多少代的行善,這在中國歷史上,記載得非常之多。一個人積善,必定如前面所說的,消災免難,在佛法裡面講消除業障。不能夠行善,而不能夠積善,業障就沒有法子消除。一個人行善必然會影響一家,帶動你的家族,人人都知道修善,都知道行善,都知道積善;這個家縱然這一代不能夠興旺,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必然興旺。所以眼光要往深處看,往遠處看,不能看自己這一世。

  禅宗達摩祖師傳到中國來,不是傳來的時候,禅宗就興旺了。來的時候沒有人理他,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等到一個慧可,慧可傳僧璨,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都是單傳,到第六代傳到惠能,才發揚光大。你就曉得惠能的承傳,前面五代修善積功累德,到他這個地方發達了。對中國佛教界,影響了一千多年,過去這些祖師誰知道他?到六祖發達起來,這些祖先大家才知道。一個人、一個家、一個團體,乃至於國家,不懂得修善,不懂得積善,怎麼會發達?《易經》上這兩句話是聖人所說,言詞非常肯定,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必定有余慶。後頭還有一句,「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們那一句就省掉了,這個地方單單講積善之方。

悲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過之法」。這是四篇裡面的第二篇。這一篇裡面有四段:第一段講改過之因;第二段講改過之基,基就是根本;第三段講改過的方法;第四段講成績、績效。

  我們先看第一段。「吉凶之兆」,兆是預兆,無論是吉利或者是凶災,在沒有來臨之前都有預兆。這些事情,自古以來例子太多太多了。古人一般讀書人,對於這些徵兆都能夠看得很清楚,現代人即使非常明顯的預兆,他都不能夠覺察。原因在哪裡?這與讀書有大關系。古人所讀的,確實是聖賢書,讀書的目的不是求名聞利養;古書裡面所說的,「讀書志在聖賢」。為什麼讀書?讀書是為了作聖作賢。什麼叫聖賢?聖賢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事理通達明了,通達明了的人就叫聖人。不能夠圓滿的通達明了,也在通達明了這裡面去認真努力學習,那就是賢人。在佛法裡面,聖就是佛,賢就是菩薩。讀書目的是為這個,不是像今天,今天我們有幾個同學來問,哪個學校,哪個學系最有名;這個學校是醫科最有名,醫科畢業出來賺錢最容易,那個讀書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是為名聞利養而讀的,他哪裡有智慧?吉凶預兆在面前,他怎麼會看得出來!

文章標籤

悲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命之學」。這是四篇裡面的第一篇,全文分兩個大段:第一個大段講「休咎有數」;第二個大段是主題,「立命之學」。了凡先生自己敘述,他在慈雲寺遇到孔先生,孔先生給他算命,斷定他一生的吉凶禍福。「休咎」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吉凶禍福,算得非常准,屢次的試驗都非常准確,「試數皆驗」;驗是很靈驗、很准確。所以算命、看相、占卜,這裡頭不是沒有道理的。可是要能遇到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那個算就會很准確。一般江湖上算命的靠不住,好像小的,他也能說得幾分,實際上那是完全憑經驗。因為他每天接觸的人多,看的人多,所以對於一般眾生的心理,他能夠揣摩得到。看看你的言行舉止,看看你的談話,看看你的表態,就曉得你有些什麼困難,說一些應付的話,那個不准確的。像孔先生,不是屬於江湖術士這一類的,確實有學問、有修養、有道德。

  於是了凡先生就相信,這個信是深信不疑。一個人「生死」有命,「榮辱」也有命。「榮」是你這一生當中發達,功名富貴你得到了;「辱」是你所希求的得不到,你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非常困苦,都是命裡頭注定的。「生死榮辱」這四個字是講自己一生。下面「治亂興衰」這四個字是講家庭、講社會,我們佛家講依報的環境,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這個環境「治」,治就是像現在所講的安定,社會安定;「亂」就是社會動亂。社會安定、動亂也有數,國家的興衰、家庭的興衰,乃至於你自己事業的興衰也都有數。

文章標籤

悲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藉這個機會,大家要我將《了凡四訓》的大意再講一遍,我想也很好。我們生活在現代的時代,這個時代是動亂到了極處,真正是《彌陀經》裡面所說的五濁惡世;幾乎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覺察得到,明顯的感觸到,這個世間太亂了。由於人心的不善,都在造十惡業,大家也都曉得會有很大的災難。西方的預言我看過六、七種,中國的也看過幾種,大家都說九九年,二千年世界末日。有些人聽到人心惶惶,有些人聽到認為這是一種傳說,不是事實。

  我們佛弟子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看這樁事情?《了凡四訓》的序文,印光大師講得非常之好。大師是出現在民國初年,清末民初,距離我們現代不太遠,差不多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人。他是佛門的高僧,是淨宗的一代祖師,他老人家在一生當中,弘法利生的事業做得很多,令人敬佩。老法師是山西人,家鄉的口音很重,所以在弘法方面,他有語言的障礙,說話大家聽不懂。因此他老人家用文字,我們今天看到的《印光法師全集》,全部都是用文字。一生當中講經說法,好像只有一次,那是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他講了七天開示,最後傳授三皈五戒。這有記錄流通,我想很多同修們都曾經讀到過。這大概是老法師一生唯一的一次講演,但是他用文字印送經書、善書來弘法利生,可以說是盡了一生的努力。

悲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年近30歲的我還是一事無成,事業從一時光彩到落魄暗淡,家庭也矛盾四起。每月掙著1400元的工資,使我經常為缺錢感到苦惱。正因此我總覺得自己的命不好,時運也不佳,付出了太多反而得不到回報。

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我再一次接觸到了《了凡四訓》,之所以說是再一次是因為三年前一個教我炒股票的哥哥就曾經為我傳輸過《了凡四訓》,當時他給我放了兩段視頻,告訴我人是有命運的,富貴的人有富貴的命貧賤的人有貧賤的命。然而人是可以通過做好事來改變自己命運的,也就是積善修福。而好事的評判標准就在於做這件事的出發點是為了別人還是自己,若是為別人而作那麼這就是一件好事了。當時我對他講得只是有了一個粗略的了解並沒有深入的去學習。

文章標籤

悲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方面來說,人實在很像電腦,譬如,電腦能貯存一切‘資料’,人心能貯藏一切‘善惡種子’。

電腦依靠‘方程式’來工作。我們則依照‘習慣’來產生行為模式。

悲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末學從03年開始信佛念佛,算起來有8年了,每每求感應善果,求善報。結果令人失望,一直求官位,但是更是失敗,很像俞淨意公的遭遇。自己心裡時常想:別人沒有念佛,自己一直念佛,怎麼同事還是比我好很多呢?一直求功名官位,但是不但沒有求到,反而事業經歷坎坎坷坷,期間灰心意冷。甚至懷疑佛經中說的種種福報,懷疑佛法等。前幾天無聊看到了壓箱底的《梁武帝問志公禅師因果經》,看了大吃一驚。

    梁武帝問:不持齋戒僧道,禮佛誦經福德如何?

文章標籤

悲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